<
t1b5小说网 > > 雄狮觉醒 > 第七四回 重诚信彝海结盟 奋神勇飞夺泸定(
    第七四回重诚信彝海结盟奋神勇飞夺泸定(上)

    话说红军渡过金沙江后,赢得了数日休整的时间。中央政治局乘机在会理城郊召开扩大会议。此时,林彪致信中革军委,认为红军尽走弓背路,不走捷径,会把部队拖垮。他提议:“毛、朱、周随军主持大计,请彭德怀任前敌总指挥;迅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。”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,总结了遵义会议以来的军事形势;在谈到军队问题时,话锋一转,点名批评林彪:“现在有个别指挥员打了几个胜仗,就自认为了不起,老子天下第一,尾巴翘到天上去了。我今天就要批评林彪,他最近提出了‘不走弓背走弓弦’的理论。我们中央和军委领导谁也不是白痴,如果能走弓弦,谁还愿意走弓背。问题是敌人重兵寸步不离、紧紧尾追,能允许我们走弓弦吗?”说着,口气陡然严厉起来,斥责林彪道:“你还在背后散布不利于团结的话,挑拨离间。你太狂妄了。你还是个娃娃,你懂得什么?我们只有三万,敌人却有四十万,这个基本事实你不知道吗?兵家斗智不斗力,强敌面前忌蛮干。”

    毛泽东大发脾气,实为罕见;整个会场气氛一下子严肃起来。周恩来接着发言,坚决支持毛泽东,称赞道:“毛主席在危机时刻,采取兜大圈子机动作战的方针,是完全正确的。”朱德发言道:“兵法云: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,能因敌之变化而制胜者谓之神。毛主席用兵真如神,四渡赤水,佯攻贵阳,威逼昆明,奇袭金沙江;招招出奇制胜,全是锦囊妙计,敌人乱作一团,我们才得以突出重围。”彭德怀等将领纷纷表示,坚决拥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。林彪也当众表态道:“毛主席批评的对。我还年轻,考虑不周。今后要多向毛主席学习,兵家斗智不斗力,强敌面前忌蛮干。”林彪诚恳接受批评,在后来的作战中勤于动脑、精于智谋,赢得了“常胜将军”的称号。

    会理会议后,中央红军的战略目标是继续北上,进入四川境内,谋求与红四方面军会合。然而,摆在面前的首要困难却是怎样越过天险大渡河。

    红军前进到泸沽,实则来到了三岔路口。从泸沽到大渡河有两条道路可走。一条是大路,从泸沽东面翻越小相岭,经越西县城到大树堡;由此渡河,便可直逼雅安,威胁成都。另一条是小路,从泸沽北面到冕宁县城,然后通过大凉山的彝族聚居区,到达大渡河畔;全是崎岖难走的羊肠小道。由于历史上反动统治阶级蓄意制造民族矛盾,长期实行屠杀、掠夺政策,使彝族同胞对汉族人积怨甚深;汉人要想通过彝族聚居区,实为“难于上青天”之畏途。

    蒋介石断定红军不敢走小路。他从贵阳飞抵昆明,亲自布置了大渡河决战方案。他命令薛岳带领的十万大军渡过金沙江,一路穷追不舍。命令四川军阀杨森、刘湘、刘文辉、邓锡侯四部,计二十万人马沿大路节节设防,将大渡河南岸的船只和渡河材料、粮食等物资,悉数收缴,运往北岸;又以重兵封锁雅安渡口,造成南北夹击之势,企图将红军消灭在大渡河以南、金沙江以北的深山峡谷之间。他电告各路将领:“大渡河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之地,今朱毛红军已进入此崇山峻岭、一线中天、江河阻隔、给养困难之绝境,必步石达开之覆辙无疑。”他命令各部:要“努力作战,建立殊勋,南北夹击,予以聚歼”。蒋介石的算盘何其如意!

    怎样打破蒋介石的如意算盘,毛泽东和军委领导共同研究,一致认为关键是必须抢在薛岳的追兵到来之前、四川军阀部队尚未布置就绪之时,渡过大渡河,跳出敌人的重兵合围。毛泽东分析道:“蒋介石在大路重兵云集、层层设防;在小路上的防备必然十分薄弱。我们必须避实就虚,出其不意,不走大路走小路,从大凉山的彝族地区穿插过去。为此,需要组建一支先遣队,前去探路,并抢占安顺场渡口。”军委会议决定任命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为先遣队司令员,担当起这一事关前途命运的重任。

    刘伯承,原名刘明昭,四川开县人。生的方脸隆额,剑眉细目,精于文韬武略,革命意志如钢。他出身贫苦农家,幼入私塾求学,饱尝生活艰辛,立志报国救民。辛亥革命时投笔从戎,慨然谓亲友曰:“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,岂顾一己之富贵乎?”旋入蜀军开办之将校学堂,苦读兵法,勤研武略,操守严谨,待人友善。后在护国作战中右眼中弹,不施麻药而忍痛手术,被操刀军医赞为“军神”。北伐战争中加入中国共产党,因文韬武略超群,调兵遣将有方,被国民政府任命为第十五军军长。遂参加南昌起义,失败后赴苏联学习军事。归来后进入中央苏区,任红军总参谋长,成为毛泽东麾下的一员“儒将”。当此危急存亡之秋,毛泽东临阵点将,任命其为先遣队司令员。

    毛泽东紧急召见刘伯承,授以方略:“先遣队的任务不是打仗,而是借路;这就需要大力宣传我党的民族政策,用政策的感召力与彝族同胞结成友好关系。你们务要说服他们,用和平的办法借道彝民区。只要我们全军模范的执行纪律和党的民族政策,就能取得彝族人民的信任和同情。彝民不会打我们,还会帮助我们通过彝族区,抢先渡过大渡河。”刘伯承道:“事关全军安危,我将竭尽全力,争取彝族人民的支持,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。”毛泽东又调红一军团政治委员聂荣臻担任先遣队政治委员,任命组织部长肖华为群众工作队队长,协助刘伯承率领先遣队火速出发。

    先遣队以红一团为主,另配置群众宣传工作连、工兵连等组成。刘伯承率领先遣队驰出冕宁县城,一路向北,进入群峰耸立、林密路狭的大凉山地区。途中,刘伯承严令部属:“若遇到彝民攻击,要骂不还口、打不还手。军令如山,违者必斩。”兵到大桥镇,经过调查研究,得知山上的彝民尚处在奴隶社会,生活极为穷困,但却朴实诚恳;历史偏见极深,但却豪爽仗义。

    工作队很快找好数名向导和担任翻译工作的“通司”。刘伯承向通司了解情况,通司介绍道:“大凉山的彝民分为果基、罗洪、倮伍三支,各有自己的地盘,彼此之间经常打冤家,械斗不休。我们要通过的拖乌地区属于果基家族部落的地盘。果基是该部落的姓氏,又叫沽鸡,其头人名叫果基小叶丹。此人头脑精明,善于交际,性格豪爽,极重义气。”刘伯承道:“我们要从彝区通过,争取小叶丹的支持是关键。”通司建议道:“彝族人最讲究歃血结盟,情同骨肉,刘司令如能和小叶丹结成异性兄弟,就一切都好办了。”刘伯承道:“此意甚好,务要做到。”接着,刘伯承召开连级以上干部会议,详细部署工作,强调道:“全体指战员必须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,积极宣传民族平等政策,争取彝族同胞的支持,完成借路北上的任务。”会后,各部立即行动。一夜忙碌,到黎明时分,大桥镇的街道、路旁贴出了宣传布告,其文略曰:

    红军万里长征,所向势如破竹;今日路过此地,尊重彝人风俗。军纪十分严明,不拿一丝一粟;东西公平购买,价钱交付十足。提倡彝汉平等,大家和睦相处;反对剥削压迫,解放弱小民族。愿意帮助彝民,建立自治政府;实现自我管理,翻身当家做主。

    5月22日,在向导和通司的带领下,肖华率领工作队进入茫茫林海,一路前进到额瓦垭山口时,发现树林中有成群结队的彝人出没,并不断发出阵阵呼啸,企图阻止工作队前进。通司一边向彝人喊话,一边带队继续前进。午后三时,工作队来到高原淡水湖——彝海子旁边。突然从身后的额瓦方向传来一阵枪声,附近的丛山密林中迅速涌出成百上千的彝人,个个手舞大刀、簪矛、棍棒,高声吼叫着向红军围拢而来。接着,后面传来消息说:“跟在后面的工兵连因没有武器,所带的工具、器材全被彝人抢光,衣服也被剥尽,被迫退回大桥镇。”肖华立即命令工作队停止前进,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,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开枪。

    通司不断向彝人喊话、做解释,但却毫无实际效果。工作队处在彝人包围之中,既不能进,也不能退,更不能开枪自卫。突然,从山谷垭口处闪现出数骑人马,飞奔而来。通司认得为首者是小叶丹的叔父果基约达,立即上前联系,说明红军首长要同他谈话。果基约达欣然答应,当即发出一声呼啸,挥散了四面围聚的彝民。

    肖华与果基约达席地而坐,诚恳交谈。肖华道:“我们是红军,是为受压迫的穷人打天下的队伍。我们来到贵地,绝不打扰彝人同胞,只是从此路过。我们的刘司令员统领大队红军随后就到,只是借路北上。”通司翻译、解释后,果基约达道:“你们汉人说话不可信,专门欺压我们彝人。”肖华道:“你误会了。我们汉人分为红汉和白汉两支,就像你们彝人分为黑彝和白彝一样。过去欺压你们的是白汉,是国民党领导的军队。我们是红汉,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。我们红军和彝族人民是好兄弟,不会欺压你们的。”果基约达依然半信半疑。肖华进一步解释道:“以前地方军阀、国民党军队来你们彝区,到处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。今天,我们来到贵地,军纪十分严明。刚才,你们的兄弟抢了我们工兵连的工具、衣服;我们的战士打不还手,骂不还口,被你们抢夺东西时,一点都不反抗。对吗?”果基约达无言以对,环顾眼前的这支队伍,确实和以往国民党的军队大不一样,顿时消除了疑虑,脸上露出了笑容。肖华道:“我们的刘司令特别讲义气,愿意和你们的头人结为兄弟。”果基约达大喜道:“我立即转告头人。明天就在此地歃血结盟。”肖华道:“好,我们一言为定。”言讫,果基约达翻身上马,带领随从疾驰而去。肖华亦立即派人回报刘伯承、聂荣臻。

    次日,刘伯承快马加鞭,赶到彝海子边。举目四望,浩浩彝海,碧波粼粼;四面群山环抱,万木葱茏。山明水秀风光好,天蓝地绿蹊径幽。只因军情急如火,将军无暇赏美景。须臾,果基小叶丹带领数十名管家、随从飞马来到。小叶丹四十余岁,身材高大,两眼炯炯有神;是个性格耿直、豪爽仗义、见多识广的人。他滚鞍下马,抢到刘伯承面前,摘下裹头帕子,屈膝便拜,道:“果基小叶丹拜见刘司令。”刘伯承急忙上前扶起,道:“大哥,不要这样。”小叶丹道:“我们讲和了,不再打冤家。”刘伯承道:“我们是骨肉兄弟,不是冤家。”小叶丹道:“欢迎红军兄弟来我们彝家做客。”刘伯承道:“我们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,是为受苦人打天下的。共产党实行彝汉平等,同彝族人民是一家人,自己人不打自己人。我们要团结起来,共同去打国民党军阀。我们胜利以后,还会回来,和大家一同过好生活。”通过通司的翻译,二人顺利达成协议,欣然决定,在彝海子边歃血为盟,结为兄弟。